大国民
主演 : 奥逊·威尔斯,约瑟夫
类型 : 剧情片
产地 : 欧美
上映时间 : 1941年
更新时间 : 2015/10/20 22:55:23
中文名
|
大国民
|
外文名
|
Citizen Kane/Quarto Potere
|
其它译名
|
公民凯恩
|
出品公司
|
雷电华影片公司
|
制片地区
|
美国
|
导演
|
奥逊·威尔斯
|
编剧
|
赫尔曼·J·曼凯维奇等
|
制片人
|
奥逊·威尔斯,Richard Baer
|
类型
|
剧情,悬疑
|
主演
|
约瑟夫·科顿,多萝西·康明戈尔,奥逊·威尔斯
|
片长
|
119分钟
|
上映时间
|
1941年5月1日
|
分级
|
USA:PG
|
对白语言
|
英语
|
色彩
|
黑白
|
版权所有
|
RKO Radio Pictures, Inc.
|
制作成本
|
65万美元左右(估值)
|
imdb编码
|
tt0033467
|
演员表
|
|
|
角色
|
演员
|
备注
|
Kane
|
奥逊·威尔斯
|
----
|
Susan Alexander Kane
|
多萝西·康明戈尔
|
----
|
Mary Kane
|
阿格妮丝·摩尔海德
|
----
|
Jedediah Leland
|
约瑟夫·科顿
|
----
|
Emily Monroe Norton Kane
|
鲁斯·沃里克
|
----
|
James W. Gettys
|
Ray Collins
|
----
|
Herbert Carter
|
Erskine Sanford
|
----
|
Mr. Bernstein
|
Everett Sloane
|
----
|
Jerry Thompson
|
廉·阿伦德
|
----
|
Raymond
|
Paul Stewart
|
----
|
Walter Parks Thatcher
|
乔治·库鲁里斯
|
----
|
Matiste
|
福图尼奥·博纳诺瓦
|
----
|
The Headwaiter
|
Gus Schilling
|
----
|
Mr. Rawlston
|
Philip Van Zandt
|
----
|
Miss Anderson
|
Georgia Backus
|
----
|
Kane"s Father
|
Harry Shannon
|
----
|
Kane III
|
Sonny Bupp
|
----
|
Kane - Age Eight
|
Buddy Swan
|
----
|
Man at Party in Everglades
|
Don Ackerman
|
----
|
Dancing Girl
|
Loretta Agar
|
----
|
Newsreel Extra
|
Demetrius Alexis
|
----
|
Newsreel Extra
|
Baudelio Alva
|
----
|
职员表
|
|
制作人
|
奥逊·威尔斯、George Schaefer、Richard Baer
|
导演
|
奥逊·威尔斯
|
副导演(助理)
|
Edward Donahue、Fred Fleck
|
编剧
|
赫尔曼·J·曼凯维奇、奥逊·威尔斯、Roger Q. Denny、John Houseman、Mollie Kent
|
摄影
|
格雷格·托兰德
|
配乐
|
伯纳德·荷曼
|
剪辑
|
罗伯特·怀斯
|
选角导演
|
Rufus Le Maire、Robert Palmer
|
美术设计
|
Van Nest Polglase
|
服装设计
|
Edward Stevenson
|
布景师
|
Darrell Silvera
|
《大国民》是由奥森·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片,由奥森·威尔斯担任导演、制片、编剧以及主演。曾获得1941年奥斯卡奖七项提名,并最终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。影片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的一生。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,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,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。
|
剧情介绍
|
故事由报业巨子凯恩临死前说的一个字“玫瑰花蕾”引出:摄影机的镜头缓缓推近一座庄园的大铁门,铁门顶端镶嵌着硕大的字母“K”。镜头空过铁门推近宫堡式的建筑,又越过窗户,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发老人。只见他嘴唇翕动,喃喃地吐出“玫瑰花蕾”几个字;他手上握着一个水晶球镇纸,球心带有雪花纷扬中的农舍景物— —蓦地,手松了,水晶球滚落于地,砰然碎裂。被人称作“美国忽必烈”的报业巨子查尔斯·福斯特·凯恩,在76岁时孤寂地死去。一部新闻纪录片画面,展示了凯恩传奇的生平,一帧黑框的凯恩的照片,占满整个银幕。各种报纸头版通栏报导了这位权势人物的死讯。解说词称:“凯恩的帝国在其昌盛时期,曾经控制着37家报纸,13家杂志和一个无线电广播网。它是帝国中的帝国。”新闻镜状追溯了凯恩发迹致富的缘起,其后创办《问事报》,涉足政界,成为风云人物。他曾两度结婚两度离婚,一次是与总统的侄女爱米丽成婚,青云直上;一次是与“女歌星”苏珊成婚,轰动一时。恰恰是他与苏珊桃色丑闻被揭露,导致他在竞选州长的政治生涯中一败涂地,从此一蹶不振。在经济大萧条之后,“凯恩帝国”迅速走向衰落。到晚年,凯恩在桑那都庄园,深居简出,孑然一身,直到病逝。一家杂志的主笔若斯东,对这部仓促剪辑、止于皮相的新闻片并不满意,便委托青年记者汤姆逊对凯恩生平作深入调查,并要他弄清凯恩临终遗言“玫瑰花蕾”的真实含义,以揭示这个“美国忽必烈”作为人的真实形象。汤姆逊访问的第一个对象,是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,她现在是亚特兰大城一家低级酒吧的歌女,年近50仍浓妆艳抹,但断然拒绝接受采访,一声“滚出去”的逐客令,或许正隐藏着这位当年红伶的人生痛楚。在费城的赛切尔纪念图书馆,汤姆逊获准进入档案室,查阅了已故银行家赛切尔未经披露的回忆录手稿。1870年大雪纷飞的冬天,小凯恩的母亲经营着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,早几年有个房客拖欠房租,便用一张废矿井的产权契约作抵押,不料这个废矿井后来被确认竟是富矿,凯恩一家顿时发迹。当凯恩母亲将他连同财产托付给赛切尔,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。小凯恩对于要他成人后做什么“美国最阔的人”毫不理解,不肯离开妈妈和这个乡野小镇,就用雪橇猛撞赛切尔。但他最终还是被带走了,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。凯恩成年获得财产权后,便自作主张买下第一家报社,出版《问事报》。他公然与赛切尔作对,兴之所至时还大谈维护社会正义,假惺惺地要保护穷人不受大公司剥削(他拥有这家公司的巨额股份)。赛切尔手稿上写着这样的结语:凯恩只不过是一个走运的流氓,被惯坏了的、没有责任感的无耻之徒。在纽约《问事报》的摩天大楼里,汤姆逊会见了当年同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。这位老人回忆起1890年凯恩第一天接管报社的情景,凯恩年轻气盛,不可一世。他主张制造轰动新闻而不问事实真相确否,以此与《纪实报》争夺读者。但凯恩在向公众发表的“原则宣言”里则义正辞严写道:“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报,它要忠实地报导新闻,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利益来干预这些新闻的真实性。”凯恩信奉实用主义,革故鼎新,从办报而投身政治,还把对手《纪实报》的全班人马拉进了自己的报社,甚至制造舆论鼓动美国卷入1897年的美西战争。他还怀着政治野心,实现了与总统侄女爱米丽的婚姻。至于问到“ 玫瑰花蕾”作何解释,伯恩斯坦则无法破解,只说那或许是一个他爱过的姑娘,或许是“他失去什么东西”。最后,伯恩斯坦建议汤姆逊去找凯恩的大学好友、后来当上戏剧专栏员的里兰,并说此人对凯恩的私生活占有一手材料。在一家医院里,汤姆逊找到了坐在轮椅里的里兰。穷途潦倒的里兰对他说,凯恩是靠权力来生活的,他是个蹩脚的办报人,“他使自己的读者得到消遣,但从来没有跟他们讲过实话”。他与总统侄女爱米丽纯属政治联姻,其破裂是必然的;后来,他与歌女苏珊邂逅,一见钟情,干出“金屋藏娇”的风流韵事。当凯恩投身政治、竞选州长之际,其政敌盖蒂斯便以“凯恩在爱巢中和‘歌女’双双被捉”的丑闻将他击败。凯恩为苏珊修建了歌剧院,但天分有限的苏珊首场演出便告失败。里兰撰文如实批评,说苏珊不过是“一位漂亮的,然而是力不从心的票友”。这篇批评文章,里兰因酒醉未能卒篇,由凯恩代笔完成。文章见报,里兰旋即被凯恩解雇,他们的友谊也就破裂了,凯恩在政治与爱情两方面均遭挫折,自此,便隐居于桑那都如帝宫的庄园。
|
短评
|
短评(1)果然是超天才和华丽的镜头和剪辑,已经是70多年前了,现在这些技术还在被用到。。。再大的人物,一生也只不过是活在特定几个人的记忆里啊,原来玫瑰花蕾是那么回归本源的东西。悬疑传记片。不过实在无法对此人有什么认同。。。故事也不刺激。。。
短评(2)镜头真华丽啊。不过对于这个人物,或者人物的塑造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致。看来我对鼻子长在脑袋上的人物确实不买账。。。 短评(3)以前读过焦雄屏翻译的《认识电影》,全书前十一章引述了数百部电影分别介绍从摄影、剧本到表演、语言的电影理论,最后一章是对全书的综述,章名就四个字:《公民凯恩》。不管光影还是音景,始终不能让我相信这是部拍于1941年的电影。 |
《大国民》电影剧照,海报图片,剧情人物介绍。